首页 > 博致动态 > 详情 博致动态

多哈会议未果重挫国际油价 国内油价或迎“七连停”

发布日期:2016-4-19 10:48:30  浏览次数:906次  【关闭窗口】

   北京时间418日凌晨,主要产油国未能在卡塔尔多哈达成冻产协议,导致国际油价一度暴跌逾6%。分析认为,国际油价将维持在低位,国内成品油价在本月26日的调价节点或“不作调整”,价格调整出现“七连停”。

 

   多哈冻产谈判无果国际油价暴跌逾6%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的高位发生“断崖式”暴跌,2015年持续在低位徘徊,今年年初曾一度下穿30美元,随后小幅反弹至现在的40美元左右。

 

   为稳定油价,俄罗斯、沙特等16个主要产油国本月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期待将原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份水平。

 

   其实早在今年2月,俄罗斯、沙特、卡塔尔及委内瑞拉四国已经达成了上述冻产协议,本次多哈会议是为了拉拢更多产油国加入。

 

   本次多哈会议持续了10余小时,但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各方在6月或继续商谈。

 

   “产油国对伊朗等国是否应参与冻产存在严重的分歧,这是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

 

   今年1月刚刚解除经济制裁的伊朗拒绝参会。伊朗石油部长称,该国不会放弃恢复其在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和产出。

 

   受此影响,418日,WTI 5月原油期货一度下跌6.8%,至每桶37.61美元;布伦特6月原油期货一度跌7%,至每桶40.10美元。

 

   多哈谈判未达成协议,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如何变化呢?

 

   不少业内人士对协议本身并不看好。高盛分析师柯里说,冻产不是减产,在宣布冻产时,许多国家已经处在各自产量的高峰,把产量冻结在高点上对于稳定油价意义不大。

 

   根据高盛方面的分析,原油供大于需的大环境没有变化,预计油价会继续低迷,2016年第二季度原油均价将为每桶35美元。

 

   隆众石化网成品油分析师李彦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多哈协议无果造成的利空冲击在短期会持续。他也给出了35美元左右的预测数据。

 

   也有专家从开采成本的角度考虑,对原油的长期走势做出相对乐观的预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全球原油的平均成本价格在45美元左右,如果长期低于这一价格,只有沙特、科威特等少数产油国可以维持。他认为,“国际油价在向45美元至48美元的方向过渡。”

 

   国内成品油价或迎来“七连停”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国家发改委今年113日发布成品油定价新规定,设置了40美元的“地板价”和130美元的“天花板价”。

 

   根据规定,当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中间区间,则该降就降,该升就升。

 

   有分析称,上面所说的40美元、130美元是指成品油指导价公布之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的平均价格。

 

   发改委每10个工作日公布一次国内成品油的最高零售价。在新规定出台后,除了113日当天对汽柴油最高零售价略有下调,在之后的6次调价窗口(127日到412),由于国际原油均价一直低于40美元,我国汽柴油价格调整出现了“六连停”。

 

   下一轮成品油的调价节点是426日,届时油价是否会出现调整呢?

 

   李彦认为,从当前的油价表现来看,截至本月26日,国际油价均价很难达到40美元,满足不了调价条件,所以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可能出现“七连停”。

 

   他补充说,“我们看到的国际原油收盘价是期货价格,而分析国内成品油是否调价时需要计算原油变化率,这时挂靠的是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比期货价格更低。”

 

   关于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曹和平说,“如果未来国际油价出现上涨,国内成品油价也要有相应的提高,应保证炼油厂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