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致视点 > 详情 博致视点
“飞地经济”:产业转移新契机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称,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最近出现的频率较高。9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近年来,上海通过园区共建推动产业转移的实践已有不少。目前,仅江苏南通就有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上海杨浦(海安)产业园等7家共建园区。8月18日,湖南-长三角园区合作共建对接会在上海举行,湖南四个产业园区与江苏、上海、浙江的四个园区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推动园区合作共建的形式,促进长江经济带园区转型升级。
不过,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上的三个城市群,各自的产业结构和功能都有不同,因此产业转移首先是区域范围内的转移,比如上海的制造业转移到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苏中、皖南地区;其次才是到长江中游、上游转移。
要做好产业转移,《纲要》也提出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推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积极利用扶贫帮扶和对口支援等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产业转移合作平台。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和管理。《纲要》将产业转移的重点明确为两大类——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以内需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纲要》称,下游地区积极引导上述产业加快向中上游地区转移。而中上游地区,则要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但是,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落差,因此具备产业转移的强大动力。
郁鸿胜说,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首先要考虑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所以产业转移的第一个层面,是指那些可能影响环境的产业需要撤离长江经济带。第二个层面,才是指产业的梯度性所带来的转移。毫无疑问,在长江经济带上,上海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输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上海也面临着疏解非核心功能的任务,这也将带来大量的产业转移需求。而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湖北,则更明确地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定位,要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在长江经济带上,湖北位置突出。长江湖北段从宜昌南津关到江西湖口,岸线长达1061公里,几乎拥有长江中游的全部区段,占据重要的航运及岸线资源。当地媒体报道称,
2013年,湖北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2700多个,产值达6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2%。最近获批成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湖北,其定位也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武汉自贸区申报办新闻发言人章欢就表示,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制造三大产业,将使武汉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