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经要闻 > 详情 政经要闻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GDP增长6.5% CPI上涨2.1%

发布日期:2016-12-29 11:03:28  浏览次数:1007次  【关闭窗口】

    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美联储毫无悬念地在12月议息会议上时隔一年再度按下加息按钮,本就承压的人民币也不出意外地继续贬值。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企稳,通胀预期升温,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将进一步加大。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确实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困境。

    即将到来的2017年,人民币会否企稳?经济增长如何?通胀会不会复炽?货币政策是偏紧还是偏松?针对2017年的宏观经济东方财富网今日对10家权威机构预测值进行汇总,统计数据显示,10家机构对2017年GDP增幅平均预测值为6.5%;2017年CPI预测值为2.1%,PPI预测值为1.7%,另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值为7.1%。

    注:东方财富网预测数据为在10机构提供的数据基础上经过算术平均所得。

    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在

    美联储加息给全球外汇市场带来的冲击波还在继续,美元指数连续走高,日元、欧元、英镑等走低,人民币也未能幸免。受美联储加息推动美元暴涨影响,央行再度下调人民币中间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508,较前一交易日大跌219个基点,创2008年5月来新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接下来人民币走势如何? 10家机构中,有6家机构预测明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破7,其中,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高预测7.4,申万宏源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一致预测为7.3,瑞银证券预测为7.2,国元证券预测为7.0。中金公司摩根大通、澳新银行高盛分别预测为6.98、6.9、6.85和6.8。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12月15日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但2017年预期加息次数达到3次,远超此前市场预期,美元上涨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对国内资金面造成冲击,同时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中美利差收窄,对国内债市形成压力。他同时认为,海外冲击下,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而年末临近、明年初换汇集中,加上春节前取现需求,资金面仍面临考验。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也认为,加息落地后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缓解,但高估值修复仍将持续。人民币贬值,资本流出,央行锁短放长去杠杆,表外理财纳入MPA,国内资金面偏紧或延续。

    申万宏源李慧勇表示,未来,汇率仍面重估压力。汇率重估的节奏取决于美元和一揽子汇率。2016年年初和年底的人民币加速贬值,都对应美元的加速升值。受特朗普新政的影响,美元加速升值,人民币还将加速贬值,之后人民币汇率将阶段性稳定。

    2017年GDP或增长6.5%

    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八个字来概括: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也是“稳”字当头,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针对2017年中国经济展望,10家机构中,最高预测来自中国银行6.7%,申万宏源、国元证券、中信证券和方正证券一致预测为6.5%,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和民生证券一致预测为6.6%,摩根大通预测为6.4%,野村证券预测为6.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国元证券指出,2017年宏观将呈现三大亮点:第一,供给侧改革基本见效,去库存去产能较为彻底。第二,2016年三季度,消费对GDP的拉动达71%,而投资只占36.8%,外贸是向下拉动7.8%,内需拉动宏观的特征很明显。第三,一带一路战略也基本成功,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近几年发展迅速,2015年新签合同金额高达1.4万亿,而国内基建也仅1.3万亿。

    通胀预期升温

    针对2017年CPI预测, 国元证券给出了最高预测2.5%,野村证券预测为2.4%,招商证券、方正证券和银河证券一致预测为2.2%,民生证券预测为2.1%,中国银行和申万宏源一致预测为2.0%,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则预测为1.7%。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CPI将小幅下行,预计2017年CPI为1.7%;其中,食品价格中猪价进入下行通道,菜价恢复季节性小周期,对CPI上涨影响减小,非食品方面对CPI影响较为平稳。PPI继续回升,预计2017年上涨1.6%。大宗商品中,预计煤炭价格小幅回落,钢铁价格维持,有色和油价可能小幅上涨。CPI和PPI走势有利于工业企业盈利小幅增长。

    PPI或增长1.7%

    针对PPI的预测,10家机构中,方正证券和兴业证券预测为2.4%,申万宏源预测为2.0%,中金公司预测为1.9%,招商证券预测为1.8%,中信证券预测为1.6%,国元证券预测为1.5%,天丰证券、野村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分别预测为1.3%、1.0%和0.9%。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宏观政策怎么调整?

    那么,明年的宏观政策该怎么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对于2017年的宏观政策,不少机构给出的政策组合是:稳健+积极+改革。

    “美国加息并不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中国由于资产泡沫和汇率原因不大可能大幅放松流动性,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全球整体经济复苏动能较弱,需要维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格局。

不过,诸建芳也指出,信贷难以有效完成货币政策传导。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认为,货币政策更趋稳健,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降准降息概率较小;财政政策方面,继续保持积极基调,实施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控各类潜在风险。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虽然CPI、PPI同步上涨,但PPI的涨幅明显高于CPI,这说明物价上涨主要还是集中在上游行业,而中下游行业由于终端需求没有坚实的基础,提价能力不足,因此被迫承受及消化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在他看来,考虑到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资本外流所带来国内基础货币萎缩,预计央行2017年货币政策依然有维持相对宽松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