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致视点 > 详情 博致视点

输配电价改革呈现三大亮点

发布日期:2017-7-28 13:46:17  浏览次数:929次  【关闭窗口】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机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输配电价改革则是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硬骨头”。输配电价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市场发育和市场交易。今年以来,电价改革措施让我国的电价结构更加合理;电力交易更加活跃;用电成本更低。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在输配电价改革及价格市场化程度测算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比例已经达到22.25%。今年上半年,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蒙西电网营业区范围内的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5000亿千瓦时,占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比重已经达到22%,同比增长了50%。
   “预计今年年底,包括电力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跨省送电交易等在内的全国电力市场化规模将达到2万亿千瓦时,占电网销售电量的35%,增长幅度很大,同比将达到50%。今年国务院确定的1万亿元的降成本任务和目标,作为电价,预计降价贡献是1000亿元。”张满英说。
三大亮点与三大挑战
    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要求,从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输配电价改革经历了破冰、扩围、提速和全覆盖四个阶段。“这次输配电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亮点可以总结:‘一是建机制。二是降成本。三是推市场’。”张满英说。
    未来改革对电网企业涉及到与输配电价不相关的资产,不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要剔除,并进行严格的成本监审。从统计数据来看,不相关的或者不合理的金额的比例是14.5%,金额是1180亿元,比例也是不小的。输配电价改革后,平均输配电价比现行购销价差平均每千瓦时减少将近1分钱,核减32个省级电网准许收入约480亿元。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2013年到今年5月份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情况的分析,在318万条数据分析中,输配电价改革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其中涉及到三个文件。
    过去人们常说“电老虎”,这从侧面说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张满英表示,在输配电价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收获。
    挑战至少有三个:第一,制定依据的困难。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都是立法先行,我国的改革也得要有规则和办法。第二,涉及到电量增长和投资之间的匹配问题。要妥善处理好扩大投资与电量增速的关系,约束个别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的投资冲动。第三,成本监审。我国的体量和美国差不多,但是从人员来讲,国外几千人来做电价监管工作,而我国很少。
    与此同时,电网本身的数据是海量,以前电网的盈利模式是购销价差模式,现在要改为成本加收益的输配电价模式,要对成本费用进行监审,要进行定价测算,工作量很大。监管者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且要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范围从来没做过的一件事,难度也非常大。
未来改革的四个重点
    “我们正在组织各方面研究制定新增配电网配电价格形成机制的办法。如果把跨省跨区、区域电网、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价格改革都实现了,整个输配电价改革就基本完成。”张满英表示,目前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已经顺利完成,未来输配电价改革要从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开展跨省跨区和区域电网输配电价的核定工作。在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后,要对跨省跨区专项输电工程比如西电东送等输电价格进行重新核定,具体测算工作已经进行部署。在进一步厘清区域电网与省级电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合理核定区域电网输配电价水平。进一步将输配电价改革向纵深推进。
    第二,研究制定电网和新增的配电网的价格形成机制。现在我国不仅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蒙西电网,在有的省区,像四川、广西、新疆,还有地方管理的地方电网。随着国家有序放开增量配电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增量配电网,要指导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来核定新增配电网的配电价格。
    第三,妥善处理交叉补贴问题。现在不同用户、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策性交叉补贴。居民用户、农业用户电价享受工商业用户对他们的电价补贴。也就是说,现在居民和农业用户的电价属于这几类对象中最低的。我国工商业用电水平高,主要就是因为对居民、农业用户承担着电价交叉补贴。这个问题要逐步解决。现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电网作为央企,通过地区之间帮扶,对农村偏远地区电价进行补贴,也是处理交叉补贴的一种方式。
    第四,要做好监管周期转换问题。由于三年为一个周期,深圳、蒙西是2014年开始进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其第一个监管周期到2017年底即将到期;第一批2015年扩围的五个试点省份输配电价改革的第一个监管周期也将在2018年底到期。国家发改委将从今年开始,对试点省份输配电价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好不同监管周期的衔接工作,为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输配电价监管制度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