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经要闻 > 详情 政经要闻
两大重磅利好消息助力A股
2014年11月07日 09:07 东方财富网
针对此前市场传闻的央行在9、10月份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大规模投放常备借贷便利(SLF)或抵押补充贷款(PSL)一事,央行终于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予以正式回应。
不过,令市场颇感意外的是,央行此前的“注水”并非使用SLF,也非PSL,而是创设并开展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MLF(中期借贷便利).
上述报告称,今年9月,央行创设MLF,其为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更为重要的是,央行在报告中称,9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央行对此次操作的评价为,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此外,央行澄清,第三季度人民银行未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保持为0.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报告称,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同时,将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证券时报)
将有更多专项金融机构成立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的推进近期骤然加速。
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习近平指出,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丝路基金公司应该年内(以政府工作年度为准)就会亮相,首期规模千亿级,且视后期情况留足了追加空间。
“基金草案大约两月前就出来了,后期可能会根据相关领导人和部门的讨论意见再做完善。”上述权威人士称,先期将以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投资为主,随着战略规划的推进,会有类似更多的金融机构成立。
首期千亿规模
相比此前已经见诸报端的亚投行,丝路基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有媒体报道称,丝路基金的初期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约合163亿美元).
前述权威人士对本报称,目前初期规模并没有最终确定,但达到千亿应该不成问题,“这个基金没有明确的上限,作为为中国重大中长期战略提供融资保障的渠道之一,基金规模还将根据后期规划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追加。”
媒体还报道称,丝路基金的发起人来源于外汇储备、财政部和进出口银行等相关机构,外汇储备的占比在65%以上,基金将主要由中国的政策性银行负责管理。
有接近发改委人士昨日并未否认上述说法。但他对本报表示,基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性质,基金中外汇储备的比例和运作方式还存在一些“考虑”。此外,他强调有关部门还会成立工作小组,负责监管协调基金的前期运作。
有投行分析人士对本报称,所谓对于外汇储备的“考虑”,主要是资金的稳定和安全,“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由央行发行货币购买的,如果不加设计地直接投资,一旦发生风险,将直接影响到货币发行体系”。
另据媒体报道,59岁的央行行长助理金琦拟任丝路基金的首任董事长,不过央行方面对此暂无置评。
与亚投行互动
对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定位,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投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上述接近发改委人士告诉本报,丝路基金是直接投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地带,“先期主要是国内相关省份,项目也以铁路、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扩建为主。此外,文化、旅游、贸易都是重点”。
“丝路基金在定位上会稍微区别于亚投行,其投资项目应该集中在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而亚投行则是整个签署备忘录的成员国,范围有所不同,而且丝路基金应该更倾向于以一种主权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投资,自然也不排除PPP(公私合营)的合作方式。”一位智库人士对本报表示。
而根据官方消息,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目前工作计划,预计各国在2015年内完成章程谈判和签署工作,使亚投行在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
据牵头亚投行组建工作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亚投行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将引入PPP模式;亚投行和所在国政府出资,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动员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以及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输出时代
短短一个多月,中国已经决定建立或参与包括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内的两大金融机构。这被解读为中国正在迎来资本输出的新时代。
从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投资极有可能在年内超过吸收外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进入资本输出时期是自然的过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近期也表示,未来两年中国对外投资额将超过利用外资额,逐渐进入资本输出时代。
习近平昨日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年底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即“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的战略新构想,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但这些地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较大的难题。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的预测,2010~2020年间,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8万亿美元,但靠亚开行每年100亿美元而且附加众多条款的基建贷款远不能满足。
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学者计算,丝路基金与亚投行要完成其在亚太区域的基建使命,可能将需要提供的融资规模为21.1万亿美元。
“要完成这样量级的投融资,没有运转良好的投融资机构和机制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优势是有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外汇储备资金,但在资金运营方面,可能仍然需要谨慎设计。”上述学者表示。
“这么大的战略规划,涉及到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又是这么大的工程量和资金缺口,不可能是一两个机构能服务好的。”开篇所述权威人士称,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成立,而且服务方向会更有针对性、更细化。
对于金融平台的操作,习近平强调,要注意按国际惯例办事,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确定开展好第一批业务。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