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经要闻 > 详情 政经要闻

9148亿成交刷新A股纪录 看多机构调仓换结构

发布日期:2014-12-4 9:43:35  浏览次数:743次  【关闭窗口】


2014-12-04 04:41:1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123日,沪深两市双双高开,沪指在有色金属、券商、银行、煤炭、保险、稀土永磁等板块带动下一路冲高至2800点关口,再创逾40个月的新高。

1115分开始,大盘盘中跳水,以券商银行为主的蓝筹股冲高回落,沪指也出现过山车行情,由2822.30点下探至2734.94点。当午后沪指跳水杀跌之时,创业板则大幅走强。截至收盘,沪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0.58%和2.96%,创业板指数则大涨2.49%,创出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两市成交量也再创新纪录。1425分,沪深股市成交创纪录地突破了8000亿元。仅仅半个小时后,成交量一举突破9000亿元。

成交创出天量背后,场内机构投资者对后市走势的判断开始出现多空分歧。

“今天沪指上下振幅达到87点,说明场内资金的多空分歧加大。”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由金融一枝独秀转向重新启动板块轮动,这代表着经历快速上涨后,有些资金选择兑现收益,但也有踏空的机构趁势入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券商、公募、私募等多位机构投资者发现,机构在123日的操作充满分歧,有些机构趁势换仓买入券商煤炭有色等低估值的蓝筹股,但也有一些擅长高频交易的机构在震荡时甩出金融股。

看多机构调仓换结构

1128日这天,沪深两市创出了7000亿的成交量纪录。随后两个交易日,两市成交一直维持在7000亿的水平。但123日这天,沪深两市成交量一举突破8000亿、9000亿大关,创下了新纪录。

伴随着天量,A迎来了剧烈波动的4个小时。123日上午,上证指数一度冲高至2822.30点,上涨58.76点,涨幅达2.13%。上午11点之后,股指迅速跳水。1320分,上证指数下探至2734.94点,指数下跌28.60点,跌幅达到1.01%。

这意味着指数在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易时间上证指数波动幅度就高达87.36点。

“从盘面的分时针特点看,今天机构在买入,散户在卖出。”123日收市后,一位曾在公募担任专户投资经理的私募基金林立(化名)分析认为,下午1点后,交易大幅放量,就是机构在买入。

“机构交易的特点是委托买入金额很大,但现实成交的金额很小。因为机构不仅要买到货,还要控制交易成本。”林立注意到,123日上午开盘后一个小时,地产银行股的委托挂单额非常大,但他打开MACD指标一看,实际成交额却很小。

根据其在公募的经验,他判断,“这是典型的机构操作手法。”当日下午1点,大盘迅速跳水,但成交迅速放量,再次印证其机构在买入的判断。

“散户的特点是跟风,买涨不买跌。如果是散户在买,呈现出的特点是缩量下跌,不会放量。”林立介绍,1320分左右,上证指数下跌28.60点,但交易量在迅速放大,这说明机构在趁势收集筹码。

记者采访了解到,确实有些机构在大盘“跳水”时在下单收集筹码。其中,机构的买入行为以换仓为主。

“我在1128日和121日这两天布局了一些银行股,但觉得银行短期的上涨空间不大,上午就卖了银行,下午换成煤炭有色。”一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介绍,这一波市场行情的特点是资金炒作低估值、机构持股少的板块。因此,当场外资金流向煤炭有色资源股,他选择了换仓。

上海一位将持仓布局在消费和医药的保险投资经理也在这一天将仓位结构转向煤炭有色。

“我在上周就把券商股卖了,把仓位补到滞涨的医药股。但从最近两天的情况看,这是扑错方向了。”上海一位保险机构投资经理说,当前市场的特点是结构性行情,必须跟随市场热点才能赚钱。因此,他在123日换了一部分仓位到资源股。

跟机构类似,个人投资者利用两融工具在股票账户积极操作。其中,老股民以偿还余额为主,新入市客户则在加大杠杆。

“今天客户的交易非常活跃,客户新开仓和偿还融资额的量都非常大。但总体而言,新开仓量大于偿还融资量。”深圳一位大型券商两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所在券商的融资新增量在123日创了新纪录,单日新增资金由10亿元以下提升至10亿元以上。

Wind数据显示,自1126日至122日这五个交易日,净买入额达到5412.73亿元,期间偿还额达到4942.36亿元,净买入额只有470.37亿元。基于此,融资余额已由26日的8061.78亿元跃升至8402.40亿元。

高频交易机构减持金融

两市成交放出巨量背后,既有看多机构的调仓买入,也有一部分谨慎的机构抛出持有的金融股筹码。

“今天上午1115分,我们把45只金融股全部挂单卖出,5分钟就抛完了。”深圳一位管理着20亿以上规模的私募基金老总陈琛(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将40%的仓位配置在银行地产券商,最近两周的回报率是30%。

而促使陈琛甩出金融股的因素是市场盘面表现走弱。

早上930分开盘后,地产有色煤炭等板块开始强势上攻,板块涨幅达到6%以上。随后一个小时,交易量开始萎缩。等到1115分,大盘开始跳水。早盘一度冲击涨停的地产股价迅速回落。

“大盘走到这个位置,只要不放量上涨,就说明有些多头开始翻空,不敢再往上推。一旦市场出现多空分歧,震荡会非常剧烈。”基于此,陈琛选择将获利丰厚的金融股兑现收益。

深圳一位早在11月就重仓金融股的公募基金经理也在最近两天开始减持。

“这两天,银行券商股涨停,我在涨停板卖了一些。”这位基金经理称,123日,光大证券601788.SH)和方正证券601901.SH)涨停时,他顺势兑现了一部分利益。其管理的基金账户已有10个百分点的现金。

深圳一位在招行大厦办公的专户投资经理管理着多只企业年金和社保账户,在123日这天也卖掉了全仓持有的券商股。“年金和社保资金的特点是追求绝对收益,有严格的止损止盈要求。”这位专户投资经理透露。

记者注意到,这几位减仓的机构都是属于高频交易的投资者。过去两周,前述重仓持有金融板块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大金融板块的持有比例保持在50个百分点,但他不时在银行、券商、地产之间切换。

122日,银行股整体暴涨8个点,券商股正好盘整,我就把银行切换到券商。”这位基金经理透露,此前其持有20%银行股和15%的券商股,但经过调整,变成40个点券商和10个点银行。

陈琛更是典型的高频交易者。1120日,降息消息公布后,他根据流动性和股价弹性这两个指标,在银行券商地产这三大板块分别筛选了15只股票。这些标的共同点是分时每分钟线的成交量达到500万元以上。

“我将这45只股票分成三组,看到哪个板块放量就切换过去。”短短9个交易日,陈琛在这45只股票进行了四次大换手的操作,换手率达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