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经要闻 > 详情 政经要闻
美国最新汇率报告炮轰德国 美德关系“雪上加霜”
正当美德两国因为窃听事件而各执一词时,美国财政部最新一期的汇率报告又破天荒地把矛头指向德国,大有为已深陷波折的美德关系“火上浇油”的趋势。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财政部发表最新一期的半年期国际汇率报告。在这份名为《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美财政部认为,截至今年9月底的数据显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未发现操纵其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以获取不公平的贸易优势。
尽管该报告延续了1994年来美国历届政府的表态,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依旧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升值速度与幅度远未达到既定的需求,因此,美财政部将继续监控人民币的升值步伐。
此外,报告也头一次把矛头指向了美国在欧洲“最坚定”的盟友德国,认为德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要为欧元区其他成员疲软的增长负责。针对美国方面的指责,德国不少经济分析师直呼“意外”。
德国经济政策被质疑
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一直被视为带动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与往常不同的是,美国财政部这一次把“炮火”对准了德国,认为“在许多其他欧元区国家面临通过抑制需求和缩减进口来促进改革的巨大压力之时,德国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出口的依赖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再平衡。结果就是,欧元区深陷通货紧缩,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受阻”。
而且,报告指出,德国在欧元区经济危机发生期间和2012年,保持了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规模甚至超过了中国。
“其实,自欧债危机以来,鉴于德国在欧元区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方面通常都避免对德国经济政策进行公开批评。即使要支招,也是私下悄悄地进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经济分析师表示,“因此,美方此次罕见地质疑德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实属让人费解。”
而考虑到当前德国政府高官已就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长达10年一事造访白宫,欲讨个说法,报告在这一事件难现转机的情况下出炉,使本就微妙的盟友关系再遇考验。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就德国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国内需求缓步上升是有道理的,因为德国国内经济状况比其他欧洲国家好,国内需求大,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至于通货紧缩的风险,德国联邦统计局在10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表现较上月出现改善迹象,国内通缩风险有所缓解。丁纯表示,德国在国内出现通货紧缩的迹象时,也要求那些深陷危机的国家实行严格的财政纪律,防止后者乱花钱的现象出现,避免把其他国家拖入进一步的危机。
人民币升值步伐须加快?
除了德国经济“罕见”地被美国财政部指责外,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是后者密切关注的对象。本报记者在浏览该报告时发现,与对其他国家的汇率政策分析相比,中国在这份35页的报告中占据了6页之多,为各国之首。报告认为,人民币在近些年来的升值是基于贸易加权的基础之上,但依旧未达预期的幅度。同时,为了阻止人民币升值,中国已在近期恢复入市干预。
报告称,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分析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6.3%,有效汇率升值6.6%。但从长期来看,尤其是,自2010年6月中国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截至今年10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2%。考虑通胀因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升值16%。此外,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从最高时的约10%降至目前的2.5%。
不过,美国财政部的这份报告也提出隐忧,认为中国尽管已积累了3.6万亿的美元储备,但有证据显示,中国又在今年开始大规模的购汇步伐。报告写道,“这一举动会破坏市场的定价机制,同时也预示着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因此,报告声称,美国财政部将敦促进一步调整政策,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将干预降至最低并公开干预,“为美国工人和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正当德国人在为“窃听门”而对华盛顿不依不饶之际,奥巴马政府也在以特有的方式向柏林出招。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所谓国际汇率和经济政策评估报告中,美国财政部一改死盯人民币问题的做法,转而把“炮口”对准了德国,公开批评该国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损害了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
美罕见公开批评德政策
依照美国法规,美国财政部每6个月将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以评估是否有贸易伙伴通过操纵货币等途径谋取不公平竞争优势。
在当地时间30日发布的最新一份报告中,美方罕见地将矛头对准了德国。在报告的“重要发现”部分,美国将德国列在中国和日本等传统“重点关照对象”之前。
美国财政部的报告称,在许多其他欧元区国家面临着通过抑制需求和缩减进口来促进改革的巨大压力之际,德国国内需求的缓慢增长以及对出口的依赖,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再平衡。
报告特别提到了“持续拥有庞大经常账盈余”的欧元区国家,并敦促这些国家“必须采取行动,提振内需增长,降低盈余”。财政部还明确提到,德国“在欧债危机期间一直保持着庞大的经常账盈余,2012年,德国的名义经常账盈余甚至超过了中国”。世行的数据显示,德国2012年经常账盈余从2011年的2233亿美元增至2385亿美元,在世行数据所覆盖的国家中最高,超过了中国的1931亿美元。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美国这时候公开批评德国的经济政策,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只能说是美国正好在此时找到一个通道,来发泄对于一些事情的不满,但对此美方也无能为力。”
渣打银行(行情 专区)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昨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许多经济学家其实也在呼吁德国采取更多的财政措施来刺激国内需求,进而间接帮助欧元区外围国家。
人民币问题退居次席
有分析认为,此次美国财政部罕见地重点“关照”德国的经济政策,反映出该国在对这一最重要盟友的经济立场上的重大转变。自2010年欧元区全面爆发主权债危机以来,美国官方一直避免公开批评作为该地区中流砥柱的德国。即便有任何不满,奥巴马政府也都试图在私底下与德方沟通,而不愿公开惹恼柏林。
业内人士注意到,很多时候,美国似乎只是在将国际汇率报告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来帮助转移外界对于美国自身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关注,比如这次的“炮轰”德国。
在批评德国之外,在这份最新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对目前全球除美国之外两大最大的经济体也提出了批评。
尽管再一次没有将中国贴上“汇率操作”标签,但在30日的报告中,美国财政部继续对人民币汇率发难。报告称,中国需要允许人民币以更快速度升值,并认为人民币依然被“显著低估”。
在人民币对美元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升值达35%的事实面前,美方数年如一日的老套说辞也遭到了广泛质疑。(上海证券报)
德国反驳美国对该国过度依赖出口的指责
北京时间10月31日晚间消息,由默克尔执掌的德国保守党政府31日对美国做出的该国过度依赖出口指责进行了反驳,但默克尔未来的联盟政党也同意,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必须采取更多的举措刺激本土需求。
一直以来,美国方面就要求诸如中国和德国等具有贸易盈余的国家采取更多举措提升进口水平,但奥巴马政府在本周三的一份致该国国会的半年度报告中对德国提出了指责。这份报告表示,德国正在影响欧洲的经济稳定性,并伤及全球经济。
但由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和其中左翼社会民主党都表示,德国将继续确保该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据了解,在今年9月的大选后,德国保守党和社会民主党一直在就有关组建联盟政府事宜展开磋商。
德国农业部长艾格纳(Ilse Aigner)表示:“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出口强国,我们对此感到骄傲。”据了解,艾格纳是此次参与组阁会谈的保守党主要磋商人士。
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副主席海尔(Hubertus Heil)表示,德国必须意识到其在加强本土需求方面的职责,这意味着德国需要提升工资水平,并刺激投资。
在重新统一20多年后,德国如今正尽量摆脱“欧洲病夫”的标签,德国在数年一直通过制止工资增长来确保其竞争力。
但如今,德国的经济表现好于欧洲其他国家,且在通过带动本土需求来帮助欧元区走出危机上德国面临很大的压力。德国需要提升对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进口水平,这些国家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
美国对德国的指责正值两国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之际。在本周三,德国大使与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在华盛顿举措会面,因为有媒体称美国正在监听默克尔的手机。
德国称,自2007年以来,其对欧元区的贸易盈余在GDP中的占比降幅已经超过了一半。在今年,贸易可能会成为制约德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而非带动该国的经济增长,进口有望超过出口。虽然本土需求疲软,但依然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Berenberg银行经济分析师霍尔格·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在欧元区内部,德国的贸易盈余已经较雷曼兄弟倒闭之前大幅下滑,其在德国GDP中的占比已经从那时的5%降至2%。这是一个大幅度的调整。”
霍尔格·施米丁表示:“对全球其他国家贸易盈余的攀升,包括美国,纯粹是因为竞争力的带动。换言之,德国的贸易盈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国生产的物品正是那些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国家所需要的,诸如中国和印度。”
霍尔格·施米丁指出:“欧元区外围国家从2008年的经常账户大幅赤字转变到如今的盈余充分说明,欧元区外围国家已经开始具有竞争力。”
但反对人士指出,在2012年,德国总体经常账户赤字在GDP的比重为6.9%,高于欧盟委员会设定的6%上限,超过这一比例被认为是过度出口。
这些反对人士表示,德国过度储蓄,储蓄水平超过了支出,这需要德国进一步开放其服务行业,才能有助于把出口行业的资源逐渐转移,从而提振本土需求。
德国社会民主党也同意许多经济学家的看法, 即德国依然需要采取更多举措来带动本土需求。(东方财富网)